无论在哪个国家,食品产业都有可能成为较赚钱的产业之一。尤其在发达国家,食品产业通常位列**之一,基本食品生产商的盈利能力经常达到甚至**过股票市场的平均盈利水平。在美国,ADM公司(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在其价值130亿美元的小麦业务上所获得的三年期已投资本回报率平均为15%,而相比之下,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回报率仅为12%。在英国,达杰帝食品配料公司(Dalgety Food Ingredients)所获得的三年期已投资本回报率平均为14%,而富时100指数(FT-SE 100)的平均回报率则仅为9%。液体牛奶的已投资本回报率更高:英国达到17%,而在美国则达到20%。
即便是在新兴市场,食品产业也努力取得了这种高回报率,这一点在股市价格中有所反映。1990至1995年间,食品产业的股价增幅高达249%,在新兴市场中所有产业增长幅度中列*二高。各种迹象表明,基本食品产业存在巨额利润。尽管在新兴市场上,尚未有企业能够与美国康尼格拉食品公司(ConAgra)高达256亿美元的食品业务相匹敌,但泰国正大集团(Thai conglomerate CP)在家禽产业内创造的39亿美元的业务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食品产业确实存在巨大的机会可赚取高额利润。
开启机会之门
既然印度食品市场的机会如此巨大,为何很少有企业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原因有二。首先,许多企业将注意力放在位于“反刍”象限内的食品上,虽然这部分产品所服务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实在是微不足道,但这部分食品的价格弹性较高,企业经营时不需要做出大的调整。*二个原因与**个原因有一定关系。从种植到分销,食品体系各个步骤的效率都很低,以致于不可能在价格敏感且利润率低的市场上有效地控制价格与质量。据我们的估算,这种效率低下的情况所破坏的价值**过100亿美元,至少占印度食品产值的15%。
这种价值的破坏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浪费、质量下降和过多利润截留在中间环节。我们在估算时,并未考虑由于不能增加产量和改进质量而导致的价值破坏,这种潜在价值的破坏甚至有可能**过效率低下所造成的价值破坏。
印度浪费的水果蔬菜量比整个英国消费的水果蔬菜量还要高。在农场、采购以及零售过程中所发生的累积浪费量估计达67亿美元,相当于水果蔬菜总产量的40%。小麦的浪费率为8%,浪费程度较轻,不过,鉴于小麦不易腐败,这个浪费比例仍属偏高。
从印度的重要蔬菜种植区——北方邦(Uttar Pradesh)出发,一路驱车向新德里进发,就会发现造成上述浪费的一个原因:路面状况较差,娇弱的农产品因此很容易受损。另外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如在农场,农产品的处理方式很不小心。农产品被直接堆放到藤条编成的篮子里,或者直接堆到车上,没有任何铺垫或包裹;运输时采用敞开式卡车,农产品直接曝晒在阳光下,而印度的气温经常**过摄氏40度。农作物采摘后经过24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能到达零售商那里,而所谓的零售商通常只是些手推车小贩或在露天市场里摆摊的小贩。这时,农产品又被放在篮子里或露天堆在一起任由阳光曝晒,迅速变质。大多数农产品在采摘后一两天就已经不能食用了。
农作物产量较低
最后一个原因:印度农作物产量较低。大部分主要作物的产量仅为世界较高水平的25%至40%。即使在牛奶、水果和蔬菜领域,印度虽然是世界上主要的生产国之一,其产量却不足世界较高水平的40%。在提高作物产量这一方面,中国可资借鉴。虽然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可耕地面积要多出75%,但印度农作物的产量却比中国低30%。
提高产量不仅是一个需要把握的好机会,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未来40年,印度人口预计将增加一半。而同期可耕地面积的增长却微乎其微。这意味着:印度要养活自己,必须较大地提高农作物产量。
造成农作物产量低下的原因也很清楚。印度的种子和培育技术相当落后,有能力在必需的规模上开展研究的种子公司没有几家。尽管印度的学术研究在世界上广受尊重,但其科研机构所面对的挑战是:如何把创新的科技从实验室带到田间地头。印度在耕作技术和设备投资上也较落后,印度农民常常连播种的合理间距和土地平整等简单的耕作方法都不知道。与中国农民相比,印度农民为耕地使用的肥料较少,而且机械化水平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