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①标准展位配置: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三盏射灯、一个插座、一个垃圾桶、眉板、地毯。
②双开口展位加收10%双开口费。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农业国。除了如中国等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以外,许多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后,对原来的土地制度等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但它们不仅仍受资本主义世界的剥削,而且尚未摆脱国内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多数国家尚处于传统农业阶段,有的还保存着原始的游牧农业和刀耕火种式农业。饲料、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主要依靠自给。农产品除一部分特产品供出口外,也以自给消费为主,商品率很低。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单一作物经营的局面长期未能彻底改变,农业人口庞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量水平都很低。战后发展中国家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虽呈下降趋势,如1960~1985年间印度的农业产值比重从50%下降到31%,埃及从30%下降到20%,巴西从16%下降到13%等,但农业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仍占重要地位,在有的国家仍是首要产业,农产品仍是主要出口产品。 战后初期,发展中国家**都重视发展农业。到60年代,一些国家曾把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移向工业,农业生产一度下降。70年代起又重新肯定农业的重要性,大力予以扶持,在发展计划中给予较多的投资,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增加化肥、农药以及农业机械的投入。特别是发轫于墨西哥的“绿色革命”,通过玉米、小麦和水稻的品种改良,对发展中国家的谷物增产以及粮食问题的缓和起了不小作用。许多国家还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经营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对农产品实行保证价格,并发展农业信贷,改进农村交通,为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和销售提供有利条件。1952~1985年,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年平均增长率达2.7%,**发达国家。70年代起,农业增长的途径也由主要靠扩大耕地面积转变为主要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谷物总产量从1969~1971年年平均产量5.89亿吨增加到1985年的9.23亿吨,单位面积产量从每公顷 1.43吨增加到2.17吨,增长的速度均**发达国家。按人口平均的谷物年产量也因此从1961~1965年的 218.5千克,增加到1979~1985年的243千克。现印度粮食已基本自给;巴西也已成为世界大国中农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1985年的农产品净出口额居世界*2位;非洲科特迪瓦的农业产值1985年比1970年增长43%,近年来粮食已能自给。其他国家的农业生产状况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而经济、技术条件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按人口平均的农业生产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中国家60年代和70年代每人谷物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4%,80年代前期为0.2%,而发达国家60年代为1.3%,70年代为1.1%,80年代前期为0.8%。发展中国家每人平均占有的畜产品、每头牲畜的产品率和人民膳食中的动物蛋白质比重也均远低于发达国家。粮食供应不足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战前发展中国家尚有大量粮食可供出口,到40年代末已是进口大于出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正多方采取措施,在振兴国家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发展。由于许多国家不乏优越的自然资源,这种努力正在取得成效。
本地市场推动印度食品行业成为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
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变革、进出口政策的松动、有组织的零售业务的发展,以及印度人们日益转变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为从**进口食品打开了大门。在较近几年中,印度中等收入群体的发
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变革、进出口政策的松动、有组织的零售业务的发展,以及印度人们日益转变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为从**进口食品打开了大门。
展促使功能性食品、便利与即食食品和健康食品消费量的增长。平均每位印度消费者的国内消费在其总收入中占大约30%,这使该地区成为食品配料网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 FICCI-E&Y 对印度食品行业开展的这份研究还确认了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势,即表明该地区投资机遇到2015年预计增至2580亿美元。由于印度食品行业的发展,印度食品配料展 (Fi India) 将于2014年9月29日至10月1日举行,这将成为进军这个繁荣发展的市场的基础平台。
如果同印度较大的食品企业的高管交谈,他们会坦陈自己的失望情绪。因为尽管印度是世界上*三大食品生产国,但印度十家较大食品企业的销售额加在一起也只有20亿美元,仅为雀巢公司欧洲销售额的十分之一。作为一个拥有十亿人口的大国,印度潜在食品市场的规模看起来好像被高估了。